菜园一小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校本研训(教科研)计划 |
来源: 菜园一小 作者:教导处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3-03-06 |
一、指导思想 以“十二五”教师五年培训纲要为指导,以打造星级教研组和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为抓手,坚持和谐教育办学理念,坚持全面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新一轮校本研训的实效性,构建教育、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通过学校引领和教师自主发展,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优化师资结构,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敬业、具有合作意识和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教研组的星级建设,突出教研组在校本研训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县教研室的新评选标准,创新课例研讨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小班化课堂教学探讨展示活动等教研活动的模式,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提升教研组的文化氛围,和教研团队软实力,增强竞争力。 2. 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确立本学期小班化课堂推进的重点:落实小组合作、前置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常态化、有效实施,重点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严格落实各项小班化实验推进机制,定期组织小班化理论研讨,精心组织小班化课例研究,实行小班化教学课堂反思的高质量和每月反思的制度化。 3.注重教师自主发展。继续扎实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人每学年制定一份个人专业发展学年计划、每学期一份教学改进行动计划、每学期一篇精品教学设计、每学期一堂精品课、每学期一篇优秀论文、每学年一个研究课题、每学年一次个人观点主题发言、每学期一份试卷设计、每学期一篇教育案例分析、每学期一份教学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4.创新课题管理机制,构建以学校总课题为引领,子课题为支撑的科研模式,成立重大课题研究小组,使课题研究出成效。同时通过强化课题过程性监督管理,提高一线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方法,提高教科研质量,提高课题与教育教学论文的获奖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创新十二五校本研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师德为首”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开展每月一次的师德学习活动与自我学习活动,注重教师日常行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规范一年一度的师德考核规则,并与教师年终的考核相挂钩,树立菜园一小教师良好形象。 2.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平台,加强教师博客管理,要求专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每月撰写并上传小班化教学经验一篇,自我反思一篇;同时开课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设计反思,其他教师随时参与课堂教学的讨论(跟帖),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积极参与浙江教学资源网的学习,资料下载,并将自己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或教学资料上传舟山教育网,要求每月一篇。 3.建立“共同体课堂研讨活动”制度,采取教学观摩、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等形式实现区域内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同时争取更多的与兄弟学校协作、联谊的机会,共同探讨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全面推进本校小班化进程。 4.实施青年教师结对“青蓝工程”,以骨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促进“青蓝”双方的共同成长。实施精品课堂打磨活动,举行“ 青蓝教师”擂台赛,青年教师比武等活动,关注教师常态课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5.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校级管理与自我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参加每一次培训,随时关注自己的管理平台,做好选课、评价、查询等工作。抓好暑期、寒假的集体培训,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做好对教师的集中培训,做到有计划、有保障、有重点,更好的进行新一轮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 (二)强化星级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开展校本研训 1.规范教师的常态课管理,注重二次备课,提前备课,精细化备课,抓实常态课的各项常规,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 2.深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班化背景下的课例研究活动、小班化背景下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各教研组确定主题研训内容,遵循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改进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系统、精细的分析,同时对课例研究的观课表进行认真设定与研讨,构建有效地小班化课堂运行模式,提高研修理论水平与能力,创出教研组的研训特色。 3.积极开展星级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根据学科实际制定第二课堂实施计划或方案,开设各学科的特色周教学活动;开展校内的教研组课堂比武、技能比武等活动,打造教研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 4.开展教研活动上网制,要求教研组制定详实、细致的教研活动计划,要求每一次的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主讲人、活动过程明确化,并提前一周在校园网上公布,做到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全程监控,蹲点领导对教研活动的全程参与,相关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事前准备,保障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质量。 5.开展教研组主题研训活动方案设计比赛,要求每一次主题活动有方案,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同时为提高教研组的活动质量力争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进行小班化教学有效策略等的专题讲座,提高教研组的文化氛围与研训内涵。 6.严格执行蹲点领导参与制。语文由应双燕、李群英负责,数学由戴绍晖、杨碧君负责,科学英语由周苗海校长亲自挂帅。要求蹲点领导积极参加教研组的重大活动,并做到活动前检查方案,活动后指导总结。 (三)研训一体,强化课题过程性管理,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创设校本研训特色。 1.在坚持团体课题管理的基础上,培养与发展教科研骨干力量,申报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专家”队伍,集中力量开展相关项目的课题研究。 2.构建以学校总课题为引领,子课题为支撑的科研模式。重视课题的过程管理,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按时完成阶段性小结、阶段成果报告、结题报告,及时上传各类电子文本,积累各种资料,并能在课题论证会、中期课题检查中独立汇报。教研组或个人的相关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凸显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提高教育科研的价值。 3.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背景下团体课题的研究实践,个体的小课题、教研组的子课题紧紧围绕校级的团体课题有计划的开展,注重一月一次的研讨,注重课题阶段的论证,提高小班化课题研究的实效,形成小班化研究的初步成果。 4.指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小问题,把教学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问题式的课题研究,并通过外引专家或视屏讲座收看等形式提高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能力,提高教师中期研究成果与后期结题报告的质量,达到百分之百申报、立项与结题。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根据十二五师训规划,制定本学期校本研训计划。 2.申报学校团体课题( 3.迎教科(陶)研基地学校年检,做好教科研年检相关准备。 4.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落实县师训部关于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的相关精神,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 5.落实各教研组课例研究观课表设计检查。 6.组织B类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四月份: 1.教师常态课、推门课活动,强化常态课监控。 2.新版课程标准学习,并进行各教研组组内第一次模拟测试。 3.参加县级重点课题论证研讨活动。 4.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题:分层教学。 5.组织A类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校级层面比武 6.教研组活动中期汇报检查,落实小班化课堂教学流程。 五月份: 1.小班化教学骨干教师研讨活动,主题:各学科小班化教学课堂流程 2.组织参加首届教师微型科研竞赛活动 3.团体课题研究进展交流,学习结题报告撰写。 4.继续推门课、教研课、展示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四校联谊:小班化教学细节优化研讨活动 六月份: 1.星级教研组申报与学校初评。 2.小班化教学实践成果展示:课堂教学。(具体人员另订) 3.开展教师十个一自查、考核活动。 4.新课程标准知识校级竞赛。(第二次测试) 5.教研组课例研讨活动实施检查、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2013年2月 |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 菜园一小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36260号-1 |